|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 究 方 向 | 指导教师 | 计划招收人数 | | | 15 | 070904 构造地质学 | | 3 | 01 构造地质学 | 丁 林 | | 02 岩浆成因与深部过程 | 范蔚茗 | | 03 岩石圈变形动力学数值模拟 | 何建坤 | | 04 地幔岩和矿产资源 | 史仁灯 | | 05 地球化学与矿产资源 | 孙亚莉 | | 06 构造地质学-构造古地磁 | 颜茂都 | | 07 信息处理技术在地震学的应用 | 白 玲 | | 08 地球深部结构成像与演化 | 裴顺平 | | 09 矿物辐照损伤及热年代学 | 李伟星 | | 10 岩石圈结构探测与地球动力学 | 刘宏兵 | | 11 震源过程与深部结构 | 王卫民 | | 12 磁性地层学 | 张伟林 | |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 2 | 01 大气边界层过程与卫星遥感应用 | 马耀明 | | 02 大气物理与陆面过程 | 阳 坤 | | 0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王 磊 | | 04 定量遥感及其水文气象应用 | 秦 军 | | 05 微气象过程和卫星遥感参数化研究 | 马伟强 | | 06 寒区旱区陆面过程 | 陈莹莹 | | 071300生态学 | | 3 | 01 生物地理与生态过程 | 罗天祥 | | 02 全球变化与草原管理 | 汪诗平 | | 03 高寒生态过程与气候变化 | 梁尔源 | | 04 环境微生物 | 张更新 | | 05 冰冻圈微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环境关系 | 刘勇勤 | | 06 土壤与水体微生物生态学 | 孔维栋 | | 07 陆面过程与全球变化 | 汪涛 | | 08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 旭 日 | | 09 高山植物生态适应性与气候变化 | 张 林 | | 10 全球变化生态学与生态遥感 | 沈妙根 | | 11 气候变化与地表过程 | 朱海峰 | | 12 高寒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与全球变化 | 斯确多吉 | | 070501 自然地理学 | | 7 | 01 地球系统科学 | 姚檀栋 | | 02 地貌与环境变化 | 方小敏 | | 03 湖泊环境过程与全球变化 | 朱立平 | | 04 冰芯气候环境过程 | 田立德 | | 05 环境变化与过程 | 徐柏青 | | 06 地貌与生态环境建设 | 易朝路 | | 07 寒区水文水资源 | 刘景时 | | 08 水文气象学 | 张寅生 | | 09 生物地球化学与气候环境变化 | 侯居峙 | | 10 水文水资源与全球变化 | 苏凤阁 | | 11 水文与水资源 | 张 凡 | | 12 水文气象 | 兰 措 | | 13 地貌过程与沉积 | 冯金良 | | 14 气溶胶与环境 | 邬光剑 | | 15 地表气水过程 | 周石硚 | | 16 环境变化与污染 | 王小萍 | | 17 资源环境遥感及其应用 | 叶庆华 | | 18 稳定同位素气象-水文-生态学 | 余武生 | | 19 生物地球化学和晚新生代古环境重建 | 白 艳 | | 20 生态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 | 吴福莉 | | 21 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 | 丛志远 | | 22 湖泊沉积与环境矿物学、纳米矿物学 | 李明慧 | | 23 青藏高原湖泊水文与环境 | 王君波 | | 24 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应用 | 李潮流 | | 25 冰冻圈气候与环境变化 | 杨威 | | 26 环境磁学与古气候重建 | 昝金波 | | 27 冰冻圈遥感 | 张国庆 | | 28 气候变化与机制 | 高 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