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成功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生态文明论坛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主题分论坛

发布日期:2021-10-21 来源: 字体:[ ]

  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洁净的地区之一,同样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生态变化的脆弱区。 

  COP15生态文明论坛是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唯一的线下平行活动。论坛以同舟共济,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为主题,开展对话和交流,聚焦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共享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宝贵经验,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1015日,在COP15生态文明论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主题分论坛上,12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全球变化与亚洲水塔安全、碳中和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格局与生态系统演化、人类适应与高寒文明、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从多层面和多角度深入研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这一主题。论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次论坛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办的“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分论坛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地理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联合承办。ANSO主席白春礼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迈克尔·梅多斯教授、巴基斯坦科学院前院长、ANSO副主席默罕穆德·卡西姆·詹向论坛发来视频致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云南省副省长张治礼、青海省副省长刘涛等出席现场活动并致辞。论坛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陈发虎院士主持。白春礼在致辞中表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挥秘书处设立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天然优势,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迈克尔·梅多斯在致辞中表示,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证实,人类活动已改变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性质和轨迹。不仅如此,我们也面临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各方须以合作、集成的方式来应对挑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愿景为我们提供了努力目标,那就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默罕穆德·卡西姆·詹在致辞中强调,如果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生态进步和安全都无法持续。“生态文明本质上是要强调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可持续。” 

  张亚平在致辞中指出,开展科学研究是把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的必要手段。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启动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先导专项,重点围绕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示范和决策支持为一体的绿色发展途径全链条科学集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为支撑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张治礼介绍,多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云南省围绕滇西北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程度和雨水的蓄水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高原湿地、国家公园等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保护体系,是滇西北最珍贵最独特的生物物种。生物遗传基因和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了较好保护,已经初步形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刘涛表示,青海将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不断取得新成效。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在线上报告中强调,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规划中,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还要特殊考虑“冰”,从地球系统整体观加强冰川变化综合观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地球系统保护修复治理。研究团队将继续融入“冰”过程的观测与研究,服务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小丹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出,近20年来,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主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实施,使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厦门大学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教授、尼泊尔科学院院士迪帕克·阿亚尔,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朴世龙,德国马堡大学教授格奥尔格·米赫分别以《多种环境压力下的生态风险及其管控》《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山中部地区水资源的影响》《青藏高原碳中和示范区案例研究》《如何探测高山生态系统中的人类足迹》为题,带来精彩学术报告。 

  陈发虎在论坛总结时指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促进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稳定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青藏高原仍然面临挑战,如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冰川退缩,冻土消融,带来一系列其他的潜在威胁。他呼吁,建设美丽青藏高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依托青藏高原先天优势,打造“负排放”的先行综合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典范区,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生态文明高地愿景可期。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由ANSO秘书处组织编写的《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系列丛书,为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生态保护贡献力量和智慧。该丛书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心主题,围绕涉及人类发展与福祉的重大科技命题展开研究与讨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是该丛书的首部报告,以“‘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着重回顾了ANSO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及蔓延态势下,与构建“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密切相关的重要科研领域的进展情况,包括科技抗疫、环境健康、绿色发展、创新之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方面。

张亚平副院长致辞

陈发虎院士主持论坛

聂晓伟研究员发布《“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报告(2021)》 

朴世龙教授作报告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主题分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