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自然特征概况

发布日期:2011-01-16 来源:青藏高原研究所 字体:[ ]

雪山、湖泊、草地相互辉映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地处拉萨市当雄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背靠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地理坐标为东经89°30′~91°25′,北纬30°00′~31°10′,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素以海拔高、湖面广阔、景色瑰丽著称。纳木错地区位于地势高亢的藏北高原腹地,空气稀薄其密度为719g/m3,气压低,仅为54.9kPa;氧气少,含氧量为166 g/m3,相当于海平面的59%;沸点为84℃;空气干燥少尘,透明度高,大气质量约为海平面的1/2。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湖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面积达198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念青唐古拉西段山脉发育的冰川融水是纳木错的重要补给水源之一。东北部的你亚曲,南侧的曲嘎切,西南的侧曲和昂曲及西部的波曲是其主要的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纳木错湖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美,是藏北高原良好的天然牧场之一,也是野生动物尤其是各种珍禽的栖息乐园。纳木错湖水清澈透明、矿化度低,湖面呈深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呈现雪上、蓝天和碧水的画卷。湖水冬季11月开始结冰,翌年5月完全解冻,冰厚最大为61厘米。湖心有5座岛屿,最大的是旅游胜地扎西半岛,约10平方公里。纳木错是著名的朝圣地,每逢藏历羊年,有数以千计的信徒不畏长途跋涉到这里朝辈。


纳木错湖滨的牧场

纳木错地区拥有冰川、湖泊、湿地、高寒草原/草甸等各种青藏高原特有的环境介质,是研究青藏高原地表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的天然实验室,因而得到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成为青藏高原研究全球变化的一个热点地区。纳木错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早期的科考活动由于时间较短,仅获得部分纳木错地区零星的的数据。


纳木错站冬季雪景

2005年6月,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论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于当雄县纳木错乡纳木错湖东南岸建立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圈层相互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纳木错站),开始了长期、定点和系统的科学观测,为全面认识纳木错地区的自然特征提供基础数据。纳木错站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0°46.44′,东经90°59.31′, 海拔4730米 m a.s.l., 背靠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峰,下垫面为高寒草原草甸,距旅游圣地扎西岛约4 km。纳木错综合观测站包括观测场和生活区两个区域,总面积为30亩。观测场设立了大气物理边界层观测塔,大气气溶胶和降水采集仪,大气中可持续有机污染物(POPs)和汞等各种观测仪器。纳木错站在纳木错地区的河流上同时展开的水文观测,并对念青唐古拉峰下的扎当冰川进行冰川变化的全面观测。


纳木错站的观测网点分布

此外纳木错站。在湖岸和山区建立了四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纳木错站的生活区包括120和55平方米的半固定建筑物,内设会议室、厨房、餐厅、宿舍、实验室、库房等。


纳木错站雪后初晴的景象

纳木错站的能源来自10千瓦太阳能发电系统。纳木错站的建立为科学家提供了基本的科学数据和后勤保障,以便科学家在冰川/湖泊/植被等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青藏高原地表过程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的成果。


中外科学家考察纳木错周边地区

科学家发现纳木错湖岸的地下埋藏冰。纳木错流域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5400米以上区域分布着高山多年冻土,其他区域发育着季节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