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粟时稔,鱼禽岁丰——3400年前拉萨人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2020-07-15 来源: 字体:[ ]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史前考古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关于人类何时定居高原以及高原早期的农业证据是高原考古的焦点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认为,农业发展与传播是促使人类向青藏高原大规模扩张和永久定居的最主要因素。11月3日,2019中国地理学大会《气候变化与文明演化》分会场,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高玉博士和大家分享了《青藏高原中部史前生业的新证据》的报告。

   
  高玉博士作报告
  雅鲁藏布江中游是吐蕃文明的核心区域,是现代高原种植业的中心,而本地史前农业的证据却相当匮乏。位于拉萨北郊的曲贡遗址是高原腹地迄今年代最早、文化堆积和遗存最为丰富的一处史前遗址。出土了距今3800年至距今3000年的大量本地风格的陶器、石器和骨角器,还发现了6件玉器和1件铜镞,因此被命名为“曲贡文化”。曲贡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以牦牛、绵羊和鹿为主,还有少量的狗、麝、野猪、藏野驴、秃鹫和鱼骨等。但该遗址并未开展相关的植物考古研究。
   
  曲贡遗址调查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对曲贡遗址进行了取样和植物大遗存分析,并对获取的作物种子进行14C年代测定。
  结果显示,在距今3400年前,曲贡遗址既有起源于东亚的粟作农业又有起源于西亚的麦作农业,还有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地区的荞麦生产。结合动物骨骼鉴定结果,其肉食来源既有牦牛、绵羊等家养动物的饲养,又有对鹿类等野生动物的渔猎。
   
  浮选植物遗存
  以往研究显示,麦作和牧羊支持了高原东北部人类的定居生活。曲贡遗址的结果显示,在高原腹地伴随着定居生活的是一种非常多元的经济类型:既有粟作又有麦作,既有牦牛和绵羊畜牧经济又有渔猎经济成分。本项研究丰富了我们对青藏高原永久定居问题的认识。
   
  曲贡植物遗存

  撰文:高玉、杨晓燕
  供图:高玉、沈耕堂
  编辑:刘晓倩
  排版:李亮、刘晓倩
  审核:安宝晟、王光鹏、张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