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纳木错站科学传播工作总结及计划

发布日期:2011-10-28 来源: 字体:[ ]

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纳木错站),是青藏高原研究所负责运行的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内容覆盖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冰冻圈、生物圈等。该站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纳木错流域,是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典型代表区。纳木错站作为野外科研观测站的同时也是科学传播的理想站点。硬件方面:现有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冰川、湖泊、生态监测等各类大型科学仪器20多台套,拥有纳木错湖第一艘科学考察船和样品前处理实验室;软件方面:纳木错出版了科普读物、准备了科普的精彩图片和多媒体演示、展板等。纳木错站多样化的观测内容和科学仪器,这为科学传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另外,夏季(6-9月)观测站常年有中外科研人员开展工作,能够为科学传播的受众人群提供具体的讲解及指导。观测站自2005年建站以来,虽然地处西部偏远地区,在高海拔、高寒的恶劣环境下,观测站科研人员在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同时在科学传播工作方面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以来,纳木错站开展了一下工作:

(1)由于西藏自治区教育起步较晚、科研单位较少且对科普教育意识不够,造成当地科学认识水平非常低,纳木错站以“科普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小学生带动当地牧民了解科学活动”的思路,积极联系当地学校组织科普活动。2009年7月,在观测站与纳木错乡中心小学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组织了高年级学生(5-6年级,共91人)的科普教育活动。纳木错站全体员工及在站中外科研人员积极准备幻灯片、确定参观路线、划分安全负责范围,热情接待了这批特殊的小客人。借助于地图讲解、实验仪器演示、分组参观讨论等手段,让小学生们对我们的观测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激起了小学生们对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图1-3)。在活动结束后,观测站又与曲桑罗布校长制定了下一步的科普计划。

2)纳木错站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积极面向社会进行科普宣传活动,为践行“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建站宗旨做出了努力。2011年9月8日,观测站迎来了参加第六届西藏拉萨纳木错国际徒步大会的160名队员。此次活动由纳木错站联合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和当雄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其中,纳木错站主要承担科普宣传的工作。期间,纳木错站站长康世昌研究员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的科普报告。他结合目前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和应对大自然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公众如何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事业进行了讲解。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纳木错站的各种观测仪器,进一步了解了纳木错站在大气、冰川、湖泊、植被等多圈层研究中各项观测的内容和意义,并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交流(图5-6)。大家纷纷感叹在如此高海拔的地区,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意义重大的科学观测站实属不易,在被科学家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的同时,也表示愿意更加积极地投身环境保护事业。

3)纳木错站还不断接收来自小学、中学、大学等单位的学生来站进行短期或长期实习。例如,作为北京大学暑期野外实践的对象站点,2011年暑期纳木错站成功接待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驻西藏拉萨暑期实践团并为实践团讲解纳木错站的科研进展情况。

(4)纳木错站还积极组织青藏高原研究所多位专家出版系列科普书籍,目前该系列的第一本《纳木错常见植物图册》已经出版,并赠送给当地中小学校及政府部门(图4)。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 观测站与当地周边牧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当地居民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

自纳木错站建站以来,在科普教育的工作中所取得的一定的进展。面对未来,纳木错站对科学传播工作有着相对完善的计划。2011年观测站已向中国科学院提交“纳木错站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申请。 希望充分利用纳木错站的科研资源,为当地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们提供科普教育,为当地藏族提供科技支撑,为提高当地藏族同袍科学认识水平。同时,台站将向全国高校的部分学生发出暑期野外实践邀请,向他们提供野外实习和学习的机会。总之,纳木错站将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将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有机结合,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推动我国偏远地区科普事业的长远发展。


图1:小学生分组了解观测仪器(上图)


图2:观测站康世昌站长向小学生讲述科学仪器用途(上图)


图3:外籍科学家与小学生交流(上图)


图4:观测站工作人员赴当地小学赠送科普书籍(上图)


图5:台站工作人员进行科普演讲(上图)


图6:台站工作人员介绍观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