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第三极整体呈暖湿趋势,生态趋好,但环境风险增加 《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全球发布

发布日期:2022-04-29 来源: 字体:[ ]

4月28日,联合国环境署面向全球发布《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线下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北京部举行。

地球第三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该报告是关于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首个综合评估报告,它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影响4个方面列出了多学科研究的群体共识。

作为报告主笔之一,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姚檀栋介绍,报告评估了第三极在过去2000年和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分析了气候变化、地表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不同过程对第三极环境的综合影响,预估了第三极未来水资源、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过程的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复杂性,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应对第三极复杂环境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家在该报告中发挥主体贡献。”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徐柏青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报告的核心是第三极整体呈暖湿趋势,生态趋好,但环境风险增加。”

报告指出,第三极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其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草地、灌木和苔原,其次是森林、农田和湿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极生态系统整体趋好,具体表现为在人为保护干预下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植物生长季提前,植被覆盖度增大,生产力提高。进入21世纪后,土壤质量整体恶化趋势和水土流失状况有所改善。

报告还指出,第三极仍面临包括气候变化等在内的诸多挑战。第三极周边的人类活动诸如黑碳排放、重金属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的空气污染,对该区环境造成负面效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更充分协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需要科学研判。”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张凡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水资源方面,第三极水体在过去几十年内呈快速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冰川面积减小、湖泊数量增加,主要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大部分有所增加;水循环的加剧造成冰湖溃决和冰崩等灾害事件频发。

报告还给出了模型预测,如果全球增温在本世纪末期能维持在1.5℃,那么第三极随海拔升高而加剧的增温将达到1.8℃左右。相应的,模型预估降水量将在21世纪末增加6-15%。

张凡表示,尤其在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流域,未来的径流量将普遍上升,在到达峰值后将稳步下降,这是因为升温造成的冰川退缩不再足以供给足够的冰川融水。这个拐点何时出现取决于区域变化、增温速率以及冰川冰储量,且因河流而异。“由此来看,‘双碳’目标十分重要。”

与会专家表示,在“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框架下,通过“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Pan-TPE)”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的持续支持,科学家将继续深化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的合作,不断提高第三极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服务。

发布会由联合国环境署主办,环境署亚太区域办公室、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承办,同时得到“国际山地可持续发展年”倡议的支持。

文章转自: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819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