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在京隆重开幕

发布日期:2006-05-19 来源: 字体:[ ]

全国气象科技大会在京隆重开幕 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秦大河局长作报告

 

 

 

 

 

 

 

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秦大河局长作报告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致辞

 

    中国气象报讯 记者李丹 王媛报道 五月的北京,清风送爽,景色宜人。18日上午9时,由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合作、创新和发展”的全国气象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十一五”开局之际,全国上下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时刻召开的,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主持了开幕式。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到会并致辞。

    回良玉副总理首先代表国务院向全国气象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并充分肯定了我国气象工作特别是气象科技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深入分析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之后,回良玉副总理向全国和全行业就气象科技发展问题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切实增强加快气象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做好气象工作、加快气象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对气候系统的认知水平、对天气气候的预报水平、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气候资源的利用水平。归根结底是要大力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天气、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待气象工作,站在时代前列来谋划气象科技发展,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速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气象体制改革,实现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要准确把握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

    新时期推进气象科技进步总的要求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不断提高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于增强全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增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能力,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既要推进气候系统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也要推进观测和预报预测的技术创新;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也要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通过坚持不断的努力,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气象科技的重大突破。回副总理从五个方面提出应尽快实现的突破点,即实现农业气象科技新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持;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的科技新突破,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技新突破,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气候资源利用的科技新突破,为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气象服务的科技新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要认真落实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全面把握,真正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气象工作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气象工作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气象工作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气象工作的重点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新要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气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步伐。

    回副总理强调指出,要加强对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要深化气象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大对气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建设高素质的气象科技队伍,还要加强气象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

    秦大河同志作了题为《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气象强国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气象科技支撑》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

    一、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气象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国气象科技面对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我国气象科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世界气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势,牢牢把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机遇,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气象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我国气象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气象业务科技水平,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服务能力。

    二、认真总结我国气象科技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十五”期间,气象科技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第二,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研究型业务建设迈出新步伐。第三,气象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第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五,气象科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活跃。取得这些成就,我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坚持面向国家需求,着力解决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的关键科学技术和核心问题,不断提高气象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坚持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前沿,着力创造一流的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我国气象科技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坚持站在国家整体发展的高度,按照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谋划中国气象事业和气象科技的长远发展;四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带动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和业务服务能力;五是坚持中央、地方、部门、院校间的合作,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准确把握气象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未来五到十五年,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面向国家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努力实现农业气象科技新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科技新突破,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技新突破,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气候资源利用科技新突破,为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气象服务的科技新突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完成以上任务,基础是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根本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未来五到十五年,气象科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第一,加强气象基础研究。第二,大力发展气象高技术。第三,有组织地开展重大气象科学试验。第四,积极推进应用研究与开发。

    四、努力建立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

第一,建立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第二,建立气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第三,建设气象科技创新平台。第四,完善气象科技管理体系。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气象科技创新。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气象科技进步与创新。

一是统筹规划气象科技发展。二是切实保障气象科技投入。三是加强全方位合作。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气象科技资源。五是建设高素质气象科技人才队伍。

    大会还宣读了中国气象局《关于表彰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并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随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作了《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报告;国防科工委的李卿总师作了《气象事业带动航天科技创新报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作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报告》。

    为期两天的会议将分组讨论审议《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讨论稿),同时还将举行涂长望百年诞辰座谈会;中国气象频道开播仪式;“十五”气象科技成果展。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领导、专家还将作专题报告。

    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科技厅领导,中国气象局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局长,气象行业、科研院所、合作院校有关领导,气象及相关领域部分专家、院士,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人,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