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研究
2012-10-27      

近十年来,地球科学对各国层相互作用的研究迅速增加,并特别注重构造一气候和地球表面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全球变化的知识渴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和理论的进步。据预测,在构造表面过程气候的相合方面的研究将持续或加速增长。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也刚刚起步,关于构造表面过程气候三者反馈的机制,相互作用程度,相互作用的门槛,响应时间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还无法回答。目前Nature等杂志关于该领域的成功研究不断涌现。如南美洲干湿变化一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率一南美高原的隆升一弧前盆地沉积速率变化的相互关系;我国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剥蚀速率与地壳熔融及高压变质作用的相合等。

以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为代表的特高海拔地区是全球构造作用最活跃的现代造山帝,这里每年的抬升速度约为10毫米/年;其南坡为恒河水系和前陆沉积盆地,同时珠峰地区也是冬夏季风作用的场所,快速的岩石围抬升,较强的降雨和恒河水系的巨大剥蚀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孟加拉湾海底沉积扇。因而,以珠峰为代表的高喜马拉雅地区是研究构造一气候反馈作用最理想的地区之一充分利用珠峰地区的优势抓住构造气候反馈研究在国际上刚刚开展的契机,使我国在未来各国层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占领制高点。

1964年的希夏邦玛峰登山科考活动中高山标化石的发现揭开了现代青藏高原研究的新篇章。自此以来,关于喜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研究始终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但以珠峰为代表的喜马拉雅山的隆升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详细给出珠峰地区海拔高度变化的过程,对于解决喜马拉雅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和了解青藏高原环境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