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 学术交流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 “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第二阶段(季风中)工作圆满完成
2019-08-12      

  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天气气候的机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之重点专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之重点项目“泛第三极地区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机制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7月28日至8月1日,我所“地气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十余家单位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综合立体观测试验。观测期间,每日四次定时探空观测,该探空试验可获取到由地面到高空约30 km范围内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数据,与第一阶段相比,此次试验在外场试验观测和研究内容上均进行了改进:地基垂直指向雷达、微波辐射计、地面雨滴谱和无人机等被用于地基-天基—空基三维立体综合观测,建立了新一代卫星遥感、探空、雷达、地面长期综合观测系统。

珠峰站参与探空试验的地基雷达
  根据试验安排,本年度立体综合加强观测试验第一阶段已在今年南亚季风爆发前的5月14-19日结束。根据印度气象局对南亚季风监测,今年南亚季风已于7月2日影响到青藏高原全域,因此此次试验选在南亚季风断面上不同地点同步进行,分别是珠峰大本营、林芝、阿里、那曲、沱沱河、平凉、敦煌以及喜马拉雅南麓尼泊尔加德满都。立体观测试验站点涵盖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荒漠砾石、林间草地、高寒草甸、黄土塬上、戈壁沙漠等诸多典型陆地下垫面。南亚季风结束后,本年度第三阶段(季风后)立体加强试验也将于10月下旬开展。      
试验人员监控气球升空后状况
  为获取这些科学数据,野外观测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首先是高原反应,其次是深夜观测。基于探空观测要求,探空气球释放两个时次选择在凌晨1点和清晨7点,接收信号持续约90分钟。每次探空实验结束时间基本都是凌晨或清晨,尽管又困又乏,但大家都为有一个好的观测数据而高兴。由于是多地探空试验同时进行,探空天线的调试、联调、组装、探空气球的使用等,均增加了此次观测任务的复杂性。全体观测人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综合观测任务。
晨曦初露,科考人员开始准备释放球
  此次科学试验按照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领导小组的要求和专家指导组的指导建议,加强与试验参与单位的密切合作,推进天-地-空和新型设备相结合的立体观测与资料共享应用,加强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原创性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低平流层大气结构及其物质输送与交换、季风降水过程水汽输送通道与来源等科学问题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发展适用于高原复杂地形的青藏高原陆面-大气耦合模式系统,同时也为验证多种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准确性提供数据支撑。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